老二神色如常的收敛了老三的尸体,等到老三被埋葬前的那一天,他回家吊唁老三,却被老二谢绝了。
老二当时说:“吾家寒门也,不敢与官家论兄弟。”
从那个时候开始,赵昀就知道。那一天,他先是失去了一个弟弟,紧接着,他又失去了另外一个弟弟。
如果时间能够流转,重回那一天,他一定会追上老三的脚步,跟他说:“哥哥因为打了败仗心情不好,所以迁怒于你。哥哥错了,你原谅哥哥一次好不好。”
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再回首,已经是二十多年,如果老三没死。也该结婚生子了。他就不用为老二的傻儿子天天发愁,还因此跟大臣们吵架了。
老二的傻儿子,跟他一样成了笼中之鸟。不过傻也有傻的好处,只要有的吃,有的玩,这个傻小子就整天乐呵呵的。虽然赵昀看到他冒傻气的时候,经常会气不打一处来。但是现在想想,如果一个人出身富贵,衣食无忧,就算是个傻小子,其实也挺好。
不过,也不尽是坏事,也有好事。宫女们跟他说,兵变的前一天,女儿瑞国公主就去了舅舅家。赵昀感到一阵庆幸,但是他不清楚,贾似道的家里是否还安全,有没有被乱兵骚扰。他希望这个唯一的女儿能够逃脱升天,至不济也是落到丁大全的手里。女儿是花朵儿一般的年纪,若是被皇宫外的那群乱兵发现了……赵昀都不敢再往下想了。
赵佳怡这辈子就没有遇到什么难事。毕竟父亲是皇帝,母亲是极为得宠的贵妃,舅舅还是宰相。作为皇帝的独生女儿,只要是她想要的,世界上有的,她的父皇、母妃、舅舅都会想方设法地帮她弄到。
若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别人有,而她没有的,那大概就是心上人了。父皇对她的亲事极为关注,甚至还为了这个事情数次召集朝廷重臣。大宋的首相也为了她的亲事想了个主意,一个让赵佳怡听起来都觉得太过荒唐的主意。把三年一次的科举,改成一年一次。选出来一个才华横溢、人品高尚、容貌出众的人,作为今科状元,作为公主的夫婿。
父皇听了很高兴,右相赵葵听了却拂袖而去。听说右相回到家就开始破口大骂,说左相为了阿谀官家,不择手段,从古至今就没见过这样的奸臣。
品行、才气、相貌,样样都是全国第一的人,即便有,多少年才能出现一个?赵佳怡不知道,但她本能地觉得这件事太离谱。不过既然左相说有,那就有吧,最终左相将太平人周震炎判为状元,还给他取了个“太平状元”的绰号。语义双关,既说这个人是太平郡的状元,又说这个人是太平年间的状元。
既然都选出来了,那就见见吧。父皇在前面考较“太平状元”的才学,赵佳怡就躲在屏风后,观察“太平状元”的相貌。
事后,父皇问赵佳怡,你觉得这个“太平状元”如何啊。
赵佳怡回答,我觉得他比父皇你还老,难道我是要给自己再找一个爹吗?
父皇听后,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笑骂着说,父皇都快六十了,这个周状元才三十岁。他的年纪确实是大了一点,但是哪里有你说的那么老。
赵佳怡说,女儿不愿嫁人,惟愿陪在父皇身边。
科举选婿这事,左相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反而还被公主一顿埋怨,就是父皇抱怨了几句。右相觉得这种事,就是纯粹瞎胡闹,把国家选材大事当成儿戏,也上书把父皇埋怨了几句。
赵昀被两位宰相埋怨,心里也有点不大痛快,就骂了赵佳怡几句。赵佳怡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这种气,一气之下,就去找舅舅贾似道诉苦。
等到了贾府才知道,因为蒙古大军南下,舅舅几天前就被派去襄阳了。不过舅舅家的两个表妹跟她自幼交好,说是下午想去西湖游玩,就拉着赵佳怡一起去。
这一去,就出了大事。
午后,赵佳怡正跟着两个表妹在西湖上游玩,就听着有人在湖边呼朋唤友,说是右相赵葵发动政变,囚禁了官家。左相正在钱塘门招募壮士,准备勤王。
赵佳怡一听这消息,就知道是假的。因为她跟表妹们刚才出清河坊的时候,正好遇上右相赵葵在路上气哼哼地闲逛。一个正在发动政变的大臣,哪有时间闲逛。如果市井传言说右相造反,而右相其实没有造反。那么市井传言说左相勤王,其实左相就不是在勤王,而是在造反。
赵佳怡驳斥了右相造反的传言后,几个表妹的脸都白了,毕竟右相这个人虽然脾气很坏,但是为人正派。左相丁大全,那可是临安城里,出了名的坏种。过了一会,她们的脸就更白了,因为有很多禁军把衣服一脱,开始趁机劫掠了。
不管是左相造反,还是右相造反,对于赵佳怡和几个表妹来说,其实都不是那么危险。两个相国,都是国家重臣,晓得轻重,不会对公主和国家重臣的女儿怎么样。乱兵可就不一样了,公主也好,小姐也罢,一旦落到他们的手里,恐怕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快划船。”赵佳怡和几个表妹一叠声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