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结局(下)

  “大人,皇上召您速速入宫!”

  “我知道了。”刘子业很快点头,想了想问道:“昭儿呢?”

  “皇上已经召见表少爷了。”

  “何时的事?”刘子业惊讶。

  “一炷香前,表少爷此刻应当已经在宫里了。”

  刘子业看了一眼天色,发现时间正巧与谢珍说的相似,心中不由得叹为观止。

  “可有把昭儿进宫的消息告诉老夫人了?”

  “还没,小的收到消息后就立马来通知大人您了,还未来得及去府上通报。”

  “你先去将这消息告诉老夫人稳稳她的心神,我自个进宫去。”

  刘子业吩咐完,起身对谢珍道:“珍丫头你先回庄子上等着吧,一有消息我立马派人来通知你。”

  “好,舅舅慢走。”谢珍点头,起身将刘子业送了出去。

  林文冲也没在酒楼多待,随着刘子业一块离开酒楼回了禁军所。

  一路上他一直在琢磨谢珍方才的计策,越想越觉得实用,回到禁军所后便召集了几个心腹商谈了起来。

  一番商谈后,他很快将手下之人分成八路,顺着不同的方向往下调查,正如谢珍所言一般,在这种地毯式的搜索下还真就让他找到了些许的蛛丝马迹。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酒楼这边,刘喻棠给了饭钱便雇了一辆马车将谢珍送回了庄子上,他则回到府中,与老太爷和老夫人说起了谢珍对于今日的巧妙安排和她提出的两案并查、大胆猜想和多线进行的查案计策。

  老夫人听完,当场惊得面目震愕,怎么也想不到那看似柔弱的女子竟有这般本事和头脑。

  谢珍在庄子上并未久等,当天傍晚刘子业便寻了过来,同她讲了老皇帝的安排。

  老皇帝称宋家一案已经过去七年,必须寻一个合适的由头才能翻案,而宋家能不能翻案就看宋景昭三日后殿试的表现了。

  若宋景昭殿试能过三甲就可以当庭请旨翻案,到时候老皇帝就能顺水推舟地应下了。

  说到这时,刘子业明显有些紧张,询问道:“珍丫头你觉得昭儿这次可否能顺利入三甲之内?”

  “舅舅要相信景昭。”谢珍安慰地笑了笑。

  刘子业见状,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了几分,同时又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刘氏和两个孩子如今生活的地方,是有要将她们接回来的意思。

  谢珍详细地将地址给他说了一遍后,他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按照刘子业的意思,老皇帝是相当的看重今天城中发生的异象,对宋景昭也十分的上心,怕他在这节骨眼上遭人暗害特让他在城中住下,由林文冲带领禁军严加保护。

  对此谢珍也没有异议,安心在庄子上等待着。

  三日后,殿试开始。

  尽管宋景昭有伤在身且伤势颇重,但还是表现得极好,其中策论一篇深受老皇帝喜爱,当场就给了他一个状元郎,并将他的考卷交给群臣传阅。

  凡是看过他策论篇章的人无不赞口不绝,至此他殿试一甲第一的状元头衔也坐实了。

  宋景昭也如愿求得了重审宋家一案的旨意。

  当这个好消息传到谢珍耳中时,已经是殿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了。

  分别数日的两人,也得以再次相聚。

  宋景昭一时间情难自抑,抱着谢珍喜极而泣,落下了高兴的泪水。

  时隔七年,宋家一案总算是有了叫冤的机会了。

  两人只是短暂地相聚了一天,宋景昭便领旨投入了查案之中。

  谢珍也没能闲着,陪在宋景昭身边奔走,经过两人废寝忘食的游走调查,案子总算是有了头绪。

  宋景昭也在谢珍的帮助下,锁定了幕后主使,与林文冲联手展开了天罗地网的取证。

  ……

  同年七月下旬,宋景昭殿试高中状元的事传到了青州。

  谢杨氏知道这好消息后,喜不胜收地履行了当初夸下的海口,斥巨资买了两头牛,在村中办了三天的流水席。

  与那消息一同抵达黑凉村的还有刘子业和刘喻棠。

  在宋家一案有了眉目后,刘子业便腾出时间带着嫡长子刘喻棠专门下南方走了一趟,找到了阔别多年的刘氏和两个侄女侄子。

  谢家这边正为宋景昭高中状元庆祝时,在养鸡场干活的秦慧莲找到了谢杨氏,说起了京城来人接刘氏的事。

  谢杨氏和谢国兴兴高采烈地来到宋家,却发现宋家已经人走楼空了,只让谷春喜代传了一句话,说是等日后再来接她们回京。

  谢杨氏脸上高兴,心里却是有些郁闷。

  这分明是可以将她们一块带上的,可刘氏却偏偏一个人带着孩子走了,那‘日后再来接她们’的话明显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36_136464/97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