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位之后,操碎了心,开疆拓土,万国来朝,你说上天怎么就这么不眷顾大明?”
“又是洪水,又是瘟疫,早知道还不如让建文当这个皇上!”
朱棣自从奉天靖难,夺取皇位之后,始终担心在青史上留下谋朝篡位的骂名。
每次到太庙祭祀朱元璋总会将内心最深处的话说一说。
因为有些话没法对活着的人讲!
“说到建文,爹你当时怎么想的?为何宁可传位给一个黄毛小子,也不给我?”
“爹,你是知道的,我才是最像你的儿子。”
朱棣越说越激动。
他对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一事一直耿耿于怀。
在他心中。
他才是大明最合适的继承人!
“大哥在的时候,我心甘情愿当一个塞王,替大哥带兵征战,守卫北疆。”
“可大哥先你而去啊!”
“你们父子感情深,可我们兄弟感情也不是假的!”
“如若大哥还在,我怎么敢有夺位的想法?”
此话倒也不假,如果懿文太子朱标还在的话,朱棣就算是有心也无胆!
朱标被称为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皇太子是有道理的。
“也许你还考虑立我之后,二哥三哥如何自处?可我这两位哥哥不也先你一步去见了大哥?”
也许是想起了死去的父兄,也许是对父亲传位决定的不满,也许两者兼有。
说到这里,朱棣已经是虎目含泪!
此刻的朱棣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成就与遗憾。
“爹啊,就算这样,我也没有想过造建文的反。”
“可是他亲手逼死了十二弟,跟他一起长大的十二弟!”
说到老十二湘王朱柏,朱棣再也控制不住,泪水顺着嘴角划过,在刀刻般的皱纹里留下痕迹。
朱棣看着朱柏长大,对这个十二弟非常亲近。
而且朱柏本人也聪明伶俐,颇受朱元璋宠爱。
建文帝削藩,不顾与朱柏一起长大的情谊和叔侄血缘,逼得朱柏骑马持弓,纵身跃入火海自焚而死。
正是朱柏的死让朱棣最终下了决心起兵靖难!
朱棣喟然长叹。
“哎,如果当时建文第一个拿我开刀,可能现在跪在这里的会是建文吧。”
“爹,你放心!”
“既然我自己抢来了皇位,大明的一切我都会负责!”
“我的永乐一朝,定然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芸芸众生,中间也会对得起老头子你。”
朱棣抬手擦了擦眼角。
甚至有点惊讶自己居然还会流泪。
一通话说出来之后,心里舒服多了,于是话题一转,聊起了自己最近才有的“烦恼”。
“现在儿子岁数也大了,是时候考虑身后之事了。”
“大儿子高炽你是知道的,从小你就你非常喜欢他,只是高炽行事作风跟我相差太大,而且身体也不好,我怕他会活不过我!”
“但咱大明以仁孝治天下,立嫡立长,更加上高炽有个好儿子,最后我还是立了老大为太子。”
永乐初年,朱棣对立太子一事一直左右摇摆。
老二战功卓著,军中威望也高,更关键的是像自己!
但无奈文官集团们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坚持立嫡立长,朱棣也不能一意孤行。
最后大学士解缙一句“好圣孙”,为立储之事画上了句号。
朱高炽立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
因为此事朱高煦对解缙恨之入骨,下了不少功夫将解缙诬陷入狱,后来又勾结纪纲,将解缙在雪地里活活冻死!
朱棣缓了缓接着说。
“可现在形势不同了,咱的好圣孙不止一个!老二家也出了一个好儿子!”
“他叫瞻圻,小子有才华,有魄力,杀伐决断比我年轻的时候还果断!”
“儿子为了历练他,这次派他出去赈灾,如今又碰上了瘟疫,相信这一遭走下来之后,瞻圻一定能够独当一面!”
想到自己晚年能够发现孙子中有朱瞻圻这样的人才,朱棣非常欣慰。
关于朱瞻圻的事一张口就停不下来。
“那小子居然还会写书,一本《红楼梦》还没写完居然能够卖到几百两银子。”
“我想起来了,上次他还说什么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听得我那叫一个开心!”
“行了爹,我先回去了,您在天上一定要保佑大明,保佑您的重孙瞻圻,让他能够平安返回,最好是送走瘟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