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季《云端叛歌》第25集《快乐骇客》下8

《第八章:悖论之影与前行决心》2:

这种无处不在的悖论阴影,一度几乎让她陷入思维的泥沼,行动也变得有些迟滞。她会在执行某个关键操作前,下意识地停顿,思考这个动作是否会成为导致未来“她”消失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自我审视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内耗。

直到一个深夜。连绵的酸雨不知疲倦地敲打着窗户,发出细密而令人烦躁的声响。窗外的世界被霓虹灯染成一片诡异的、仿佛永不愈合的伤口般的紫红色。李梓茉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坐在工作台前,屏幕上滚动的代码映在她深邃的瞳孔中,如同流动的星河。她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身体极度疲惫,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特的亢奋与虚无的交界点。

就在那一刻,望着窗外那永恒不变的、麻木而绚烂的雨夜景致,一种突如其来的、近乎直觉的明悟,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她混乱的思绪。

她意识到,或许,执着于思考并试图解开这个时间悖论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就像人类永远无法仅仅依靠揪着自己的头发,就将自己提离地面。时间的本质,其运行机制,或许本就超越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线性逻辑和因果框架的范畴。试图用三维世界的逻辑工具,去解构高维时空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她存在的意义,她此刻被赋予的使命,或许根本就不在于最终能否解开这个悖论。悖论本身,可能就是这个拯救行动中必须承受的、固有的“背景噪音”。她的价值,在于行动本身。

未来的“她”——那个身处2099年,在绝望中孤注一掷的“李梓茉”——选择了向她,向“现在”的这个自己求助。这个行为本身就传递了一个无比清晰的信息:在那个“她”所能观测到的无数条可能的时间分支中,“现在”的这个李梓茉,是这个绝望方程式中唯一的、关键的变量,是穿透黑暗的唯一希望之光。未来的“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堪称残酷的代价(那10000%的认知撕裂利率就是最血腥的证明),将所有的筹码,连同自身存在的可能性,都押在了“现在”的她的身上。

那么,她唯一能做的,也是她必须去做的,就是不辜负这份跨越了时间洪流的、沉重到令人窒息的信任,不辜负这笔以未来存在本身作为抵押的、疯狂的投资。无论最终的结局,是导致时间线完美收束、产生新的分支,还是引发连锁崩溃导致一切湮灭,她都要遵循自己此刻的意志,凭借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竭尽全力去战斗,去弄清楚“寰宇集体”和“方舟”计划的全部真相,去阻止那个可能发生的、最坏的结果。

悖论的阴影依然存在,它并未消失,如同窗外永恒的雨雾。但它不再能困扰她的行动,不再能冻结她的手指。她将这份哲学层面的终极困惑,深深地、用力地埋入心底最深处,如同将一颗危险的放射性核心封存在铅罐之中。然后,她将其转化,提炼,淬火,铸成了更坚硬、更纯粹的前行决心。

她的目标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具体,如同被雨水洗刷过的玻璃后的景象:

第一,继续深入调查“寰宇集体”,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方舟”计划背后那个名为“普罗米修斯之火”的危险实验的确凿证据。不仅要理解其原理,更要掌握其可能造成的、具体的、无可辩驳的危害证明。

第二,寻找合适的时机与方式,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打破“寰宇集体”的信息垄断与舆论伪装,哪怕只能在其铁壁上凿开一丝裂缝。

第三,在调查与揭露的同时,必须持续地、加速地提升自我。不仅要熟练应用脑海中已有的未来技术,更要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甚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与创新。她需要为最终必然到来的、与那个未知“困境”的正面对决,积累更多的筹码,准备更多的底牌。

她的行动模式也随之进化。她开始更有意识地、以远超从前的谨慎和技巧,通过“信使”这个已在黑客地下世界建立起某种神秘威望的身份,继续引导和整合那些分散的、如同星辰般闪烁不定的反抗力量。她不再仅仅是那个在黑暗中随机播撒信息种子的匿名者,而是开始尝试扮演一个极其隐蔽的协调者角色。

她会通过多重加密和一次性信道,向不同的调查小组或独立黑客,发送经过精心筛选和裁剪的提示。引导A小组关注“寰宇集体”在特定区域的异常能源调度数据;暗示B小组去挖掘某位已离职核心研究员的公开论文中可能隐藏的线索;鼓励C小组利用其擅长的手段,测试“方舟”网络某个外围节点的安全协议是否存在未知漏洞……她像一位站在无形沙盘后的指挥官,又像一位编织命运之线的织工,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些分散的力量,避免重复劳动和无谓的内耗,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他们暴露的风险。一张由无数匿名节点构成的、意图笼罩“寰宇集体”的无形之网,正在她的指尖下,一针一线地,缓慢而坚定地编织开来。

她无比清醒地知道,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到令人绝望的不对称战争。她的对手,掌握着近乎无限的资源、强

来源9:http://b.faloo.com/1488390_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