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妒火引风

漕运大案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

但京郊的工地上,数万流民用汗水浇灌出的新生,已经肉眼可见。

曾经淤塞的河道,重现了蜿蜒的雏形。

一度残破的城墙,在无数双手的修补下,日渐坚固。

邸报之上,开始出现零星的赞誉之词。

士林议论之中,“高士献策”、“内宫仁德”的说法,悄然涌动。

无人敢直呼懿安皇后的名讳。

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那份大灾之下的生机,源自何处。

崇祯,也因此心情大好。

他不止一次在坤宁宫与周皇后闲谈时,提现起张嫣,都会由衷的感叹。

“皇嫂虽居于深宫,却有寻常男子所不及的见识与魄力。”

“此次若非她,朕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滔天之灾!”

他的语气里,满是庆幸和欣赏,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依赖。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这些话,由宫女的口中递出,再被周皇后亲手接住,变完全变了味。

坤宁宫。

菱花镜前,周皇后亲手为自己插上那支赤金点翠凤钗。

镜中的容颜,依旧尊贵无双,美丽绝伦。

可她的眼神,却空洞得可怕,只剩下难以掩饰的落寞与不甘。

她才是大明的皇后。

是六宫之主。

是天子明媒正娶的正妻!

为了替夫君分忧,她带头节俭宫中用度,甚至撤下了自己最爱的几样菜式。

为了赈济灾民,她拿出了自己的体己,在妃嫔中第一个募捐。

她做尽了一个皇后所能做的一切。

端庄,得体,无可指摘。

可最后呢?

所有的功劳,所有的赞誉,甚至自己丈夫的目光,都越过了她,聚焦到了慈庆宫那一位的身上。

她感觉自己,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

拼尽全力散发着清辉,却被旁边一颗过于耀眼的太阳,衬得黯淡无光。

这种无力感,让她窒息。

“娘娘,您又出神了。”

田贵妃娇媚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娘娘,您可真是天底下最大度、最贤惠的皇后了。”

田贵妃吐气如兰,视线却透过镜子,死死锁住周皇后的双眼。

“若是换了旁人,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天天把别的女人挂在嘴边夸,心里还不知得酸成什么样呢。”

“也就是您,还能如此平静。”

周皇后执着凤钗的手,微不可查地一顿。

成了。

田贵妃心头一喜,凑得更近,声音压得更低,每一个字都像是蛇的信子,精准地探向周皇后心底最柔软的伤口。

“娘娘,有句话,臣妾不知当讲不当讲。”

“如今这宫里宫外,可都只知慈庆宫那位能办事,有手段,是活菩萨了。”

“他们……快忘了这坤宁宫,才是六宫之主。”

“快忘了您,才是陛下的中宫皇后啊!”

“皇嫂她……毕竟是前朝的人。”

“这般插手新朝国政,甚至在朝臣和流民中都建立起了威望……这于礼法不合啊!”

“更重要的,是于皇后您的威仪,有损啊!”

“自古最忌后宫干政,更何况……是前朝的后宫!”

田贵妃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扇风,让周皇后嫉妒的怒火,越来越旺。

是啊。

前朝的皇后。

这个身份,本该是张嫣的枷锁,如今却成了她的光环。

她做得越多,越是成功,就越显得自己这个新朝皇后……无能!

崇祯今日的欣赏,会不会变成明日的忌惮?

一个能轻易调动东厂,能让朝臣俯首,能在民间获得“神望”的皇嫂……

对一位多疑的君王而言,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一旦有了猜忌,便会一发而不或可收拾。

……

几日后,晨昏定省。

各宫妃嫔齐聚,气氛一如既往的和睦。

周皇后终于准备结张嫣开刀了。

她目光落在张嫣略显清瘦的脸上,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

“皇嫂,看你近日又清减了些,可是为了城外的事,太过操劳了?”

张嫣微微垂眸:“劳皇后挂心,臣妾无碍。”

“嗯。”

周皇后点了点头,端起茶碗,用碗盖优雅地撇去浮沫,语气却不经意地一转。

“皇嫂恤民之心,妾身与陛下,都感佩在心。”

“只是……”

来源9:http://b.faloo.com/1491851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