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培养皿在3D打印舱中成型的嗡鸣声还未散去,我已将它取出,指尖触到表面微温的银灰质地。
赵雯站在恒温舱旁,正把新生成的零序合金参数输入模拟核心。
周锐的主机屏幕不断刷新着对接日志,林悦则低头核对着我们刚刚整理出的实验流程表。
没有人说话,但空气里有种绷紧的节奏,像弦拉到了极限,只等一声令下。
“准备好了。”赵雯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身上。
我点头,手指划过系统界面,调出模拟实验模块。
光屏中央浮现出“动态基因锚定原型测试”的标题,下方是倒计时读数:00:00:00。
我按下启动键。
虚拟环境开始加载。
三维细胞模型在空中缓缓展开,胚胎干细胞的轮廓清晰可见。
量子场发生器的参数同步启动,零序合金介质在虚拟培养皿中形成环状导流层,稳定场开始构建。
一切按照理论推演的路径运行。
“屏蔽场建立正常。”周锐盯着日志流,“场强梯度符合预期。”
“基因链准备折叠。”赵雯补充,“进入高维映射阶段。”
我屏住呼吸。
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验证——不是理论推演,不是数据补全,而是让整套体系在虚拟空间中动起来。
如果成功,哪怕只是维持十秒,也意味着我们走的路没有错。
基因链开始扭曲,不再是线性结构,而是向更高维度延展。
全息投影中,那条螺旋逐渐脱离三维可视范围,进入一种无法直观描述的状态。
林悦低声念出参数:“相位同步率98.7%,锚点锁定稳定。”
“第三维度跃迁开始。”周锐语速加快,“47秒标记点即将到达。”
就在那一刻,投影猛地一颤。
基因链的折叠状态出现波动,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撕扯。
量子屏蔽场的波形图骤然失衡,场强峰值冲破阈值,随即崩塌。
细胞模型在0.2秒内解体,化作一片乱码般的粒子流。
“终止!”我立刻拍下强制退出键。
系统弹出提示:
模拟实验异常中断
原因:结构失稳导致模型崩溃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重播最后三秒数据。”我说。
周锐迅速调出回放。
我们盯着那段崩溃前的影像——基因锚点在完成第三维度跃迁时,发生了微小的相位偏移。
虽然只有0.03弧度,但在高维折叠的精密结构中,这点偏差足以引发连锁反应。
“不是外部干扰。”周锐确认,“系统日志显示运行环境完全封闭,无入侵痕迹。”
“也不是设备问题。”陈哲检查了实体量子场发生器,“输出稳定,与模拟输入一致。”
林悦盯着曲线图,忽然开口:“场强梯度……是不是太高了?”
我们都看向她。
她指着屏蔽场的上升斜率:“理论模型里没提适配范围,我们用了默认最大值。可这个值,会不会超出了当前模拟引擎的承载能力?”
赵雯立刻调出引擎规格文档:“虚拟环境对量子场模拟的极限是每纳秒0.8单位增幅,我们设的是1.1。”
“超了。”周锐低声道,“而且系统没预警。”
我盯着系统界面。
在“模拟实验”功能说明的角落,只有一行小字:
参数由用户自行设定,系统不提供容错保护
没有警告,没有提示,甚至连个注释都没有。
它把知识给我们,却不会教我们怎么用得安全。
“它不是工具。”我慢慢说,“它是镜子。照出我们知道的,也照出我们不知道的。”
赵雯冷笑一声:“所以它看着我们犯错?”
“也许。”我看向她,“但它也给了我们看错的机会。”
短暂沉默后,林悦翻开终端:“我们得改方法。不能再整套推进,风险太大。”
“分段验证。”赵雯接上,“先单独跑屏蔽场建立,确认稳定后再叠加基因折叠模块。”
“我来重构参数。”赵雯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降低初始场强,加一段渐进缓冲区。”
陈哲点头:“实体设备也调整,保持同步。”
周锐已经开始编写分段测试脚本。
林悦则把刚才的崩溃点标记出来,准备做对比分析。
我走到主控台前,打开会议板,写下一行字:
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为实
赵雯瞥了一眼,没说话,但嘴角微微松了些。
两小时后,第一阶段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