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殿试风云

天刚亮,冷宫石桌上的炭笔还斜插在砚台边,顾知微已经把昨夜夹进账册的那片白羽翻了出来。

她没看背面字迹,只用指尖捻了捻羽毛根部——炭灰蹭得不匀,有两道划痕是后来补的。小凳子送信时手抖了,要么是急,要么是怕。

“主子,薄荷茶熬好了。”若瑶端着粗陶碗进来,热气往上窜,“要现在送去御膳房吗?”

“送。”顾知微把白羽重新夹好,“顺便问一句,今儿灶上是不是备了甜汤?听说放榜日礼部要办庆宴。”

若瑶眨眨眼:“要是他们说没有呢?”

“那就说明有。”顾知微吹了吹碗沿,“真要没动静,谁会特意否认?”

若瑶笑着跑了。她前脚刚走,扫地老太监的竹帚声就在院外响了起来,一轻一重,像是鞋底沾了泥。顾知微盯着门槛缝里透进来的影子看了两息,低头翻开账册新页,写下:“卯时三刻,帚声滞。风未动,网先颤。”

半个时辰后,若瑶溜回来,袖口沾着点桂花渣。

“主子猜对了!”她压着嗓子,“御膳房今早接了内务府单子,要备三桌‘金丝楠木匣宴’,专供文渊阁阅卷大人们用。厨房正炖着莲子百合羹,说是陛下亲口点的,清心降火。”

顾知微眉梢一跳。

金丝楠木匣?那玩意儿一寸比银贵,历来只用来装前三甲试卷呈御览。往年都是放榜后才提,这回居然提前备宴——皇帝要亲自看卷。

她立刻想到谢知白那副连草稿都要用尺子量字距的劲儿。

“你说,”她忽然问若瑶,“要是你批一百张卷子,看到一张从头到尾没涂改、墨色匀得像印出来的一张,你会不会多看两眼?”

若瑶挠头:“我会怀疑他抄的。”

“可要是全篇逻辑也严丝合缝呢?”

“那……那我就想请他吃饭。”

顾知微笑了下,没说话。她知道答案。

皇帝最恨潦草奏折,去年有个七品官递了个歪字连篇的折子,被罚抄《千字文》三百遍不说,还当众念错一个字,当场就被打发去守皇陵了。

这种人,见了工整卷子,跟饿狗见了肉骨头差不多。

她正想着,院外扫地声忽然停了。

回头一看,老太监的竹帚靠墙立着,人不见了。但地上扫过的痕迹还在,末尾三道帚印特别深,像是故意顿出来的。

听风阁暗号:赵公公那边断线了。

顾知微眉头一拧。往常这时候,赵公公总要绕冷宫一圈,咳嗽两声报平安。今儿不仅人没露面,连信号都断了。

她翻出旧账册,找到一页写着“雨前龙井,三钱八分”的条目。那是她三个月前记下的——赵公公私下爱喝这茶,又不敢收礼,每次都是她让人混在炭纸里捎过去。

“若瑶。”她抽出一包茶叶,“把这个塞进小凳子常坐的灶台缝里,再留句话:‘梨膏糖换成桂花酿,还甜吗?’”

若瑶愣了下:“这不是咱们上次试探皇后克扣米粮时用的暗语?”

“就是得用旧的。”顾知微把茶包推过去,“老规矩最稳,他认得。”

申时刚过,天阴了下来。

顾知微坐在石桌前核对库房清单,耳朵却一直听着外头。忽然,墙外传来两声轻咳,接着竹帚在地上划了三下——短、短、长。

听风阁新暗号:事成,但有变。

她立刻起身,走到门边,从砖缝里摸出个小纸团。展开一看,是半片烧焦的茶渣纸,上面用米汤写着:“卷入御览,蓝布包袱者居首。”

蓝布包袱?

谢知白。

她手指一紧,纸片差点捏碎。

果然中了。不是文章写得多惊艳,而是那一身洁癖救了他命。皇帝看卷子看得头疼,一见这么干净利落的,怕是连诗都懒得打了。

她正要回屋记账,若瑶突然从院角柴堆后钻出来,脸色发白。

“主子!我刚才混进宫门杂役队,看见礼部侍郎捧着个黄绸包往文渊阁走,脚步特别稳,腰杆挺得笔直——那是状元卷归档的走法!”

顾知微没吭声,只慢慢翻开账册最后一页。

她蘸了浓墨,写下:“八月初三,阴。洁癖非病,乃刃。风已至,网可张。”

写完,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户部将得一棋,不知其自以为将。”

若瑶凑过来瞧:“主子,接下来怎么办?要不要让小凳子盯他住处?”

“不。”顾知微合上账册,手指敲了敲封面,“现在盯他,等于告诉别人他在我们眼里有分量。鱼还没进网,先惊了水,就什么都捞不着。”

“那……等?”

“等他出第一步。”顾知微把账册塞进袖袋,“所有人做官第一件事,不是做事,是站队。看他往哪边走,就知道他是刀还是盾。”

若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1497739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