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与秦墨染的深夜长谈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次公演的喧嚣与掌声渐渐沉淀,节目组给疲惫的姐姐们放了一天短暂的假期。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蒙头大睡或与亲友小聚,以弥补连日来透支的精力。
夜深人静,训练基地大部分区域的灯光都已熄灭,只有零星几个窗户还亮着,像散落在夜幕上的孤星。
林屿轩处理完工作室积压的事务,又修改了一遍《我是歌手》第一期的流程细节,感觉有些头昏脑涨,便信步走到基地那个僻静的、种满竹子的露天中庭,想吹吹风,让思绪清晰一些。
月光如水,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夏夜的微风带着竹叶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拂面而来,的确让人心神为之一清。
他没想到,这里已经有人了。
竹影深处,一个纤细的身影静静伫立,面对着月光下摇曳的竹丛,背影显得有些孤寂,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是秦墨染。
她似乎刚洗完澡,长发湿漉漉地披在肩头,穿着一件月白色的亚麻长裙,裙摆随风轻轻摆动,整个人仿佛与这月色、竹影融为了一体,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林屿轩停下脚步,犹豫着是否要打扰这份宁静。
秦墨染却仿佛背后长了眼睛,轻轻转过身来。月光映照着她的侧脸,勾勒出优雅知性的线条,她的眼神清澈依旧,但此刻似乎多了几分白日里不曾见过的、淡淡的迷茫。
“林导?”她轻声开口,声音如同玉石相击,在这静谧的夜里格外清晰。
“墨染,”林屿轩走上前,与她并肩而立,看着眼前的竹林,“还没休息?”
“睡不着。”秦墨染微微仰头,看着被竹叶切割成碎片的夜空,“脑子里有些东西,乱糟糟的。”
林屿轩没有追问,只是静静地陪着。他知道,像秦墨染这样的人,如果愿意说,自然会开口。
沉默了片刻,秦墨染果然轻声说道:“林导,我一直在想《赤伶》的那个舞台,还有《追梦赤子心》……我在想,我们做的这一切,究竟算什么?”
她的问题有些突兀,但林屿轩似乎明白她所指。
“算艺术吗?”秦墨染自问自答,语气带着一丝困惑,“它们无疑是美的,有力量的,能在瞬间打动很多人。但它们诞生在综艺节目里,被收视率、网络热度、观众投票所衡量、所定义。这和我从小在剧院里接受的、那种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品味、追求永恒价值的‘艺术’,似乎……不太一样。”
她转过头,看向林屿轩,那双秋水般的眸子里,充满了真诚的探寻:“我并非贬低,只是……有些困惑。将阳春白雪的东西,用这样一种……更直接、甚至更‘粗暴’的方式,推向大众,这究竟是艺术的普及,还是一种……妥协甚至亵渎?”
这是困扰她许久的问题。她享受着在《浪姐》舞台上突破自我、用全新方式表达艺术的快感,也看到了作品带来的巨大反响。但内心深处,那个从小浸淫在传统高雅艺术殿堂里的灵魂,偶尔会感到一丝不安和割裂。
林屿轩没有立刻回答。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一片被风吹落的竹叶,在指尖轻轻捻动。
“墨染,你觉得,艺术是什么?”他反问道,声音平和。
秦墨染沉吟道:“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精神的升华,是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说得很好。”林屿轩点点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但它首先,应该是活的,有生命的。它需要土壤,需要空气,需要被人看见,被人感受,与人共鸣。”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一座藏在深宫、仅供少数人把玩的古董花瓶,固然是艺术,但它失去了与更广阔生命对话的能力。而一首在街头被流浪歌手弹唱、能让行色匆匆的路人驻足片刻、心头一暖的歌,难道就不是艺术了吗?”
秦墨染眼神微动。
“艺术不该被供奉在神坛上,只接受顶礼膜拜。”林屿轩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它应该走下神坛,走到人群中去,去拥抱烟火气,去感受时代的脉搏。综艺、网络、流行文化,它们不是艺术的敌人,它们是这个时代最广阔、最鲜活的舞台和传播渠道!”
他看向秦墨染,眼神灼灼:“我们用《赤伶》的舞台,让成千上万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走进剧院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编曲碰撞出的凄美力量;我们用《追梦赤子心》,让无数在现实中挣扎的人,获得了片刻的宣泄和前进的勇气。这难道不是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所在吗?——触动人心,给予力量。”
“至于你担心的‘妥协’……”林屿轩轻轻一笑,“这并非降低艺术的格调去迎合,而是寻找一种更有效的‘翻译’和‘表达’。将深邃的内涵,用更符合当代人接受习惯的方式包装起来。就像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精髓未变,只是让更多人能读懂、能感受。这需要更高的智慧,而非妥协。”
他指着眼前的竹林: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