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专利反杀的硬核证据

旧厂房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夏国邦这记回马枪,打得又准又狠,直击匠味科技的心脏——技术原创性。如果这个罪名成立,那么他们之前建立起来的一切“正义”、“透明”的形象,都将轰然倒塌,沦为行业最大的笑柄。

赵胖的手心全是汗,他死死地盯着苏晴,等待着那个决定团队生死的答案。林晚秋也紧抿着嘴唇,眼神里充满了忧虑。

唯有苏晴,在最初的错愕之后,迅速恢复了她作为顶尖科学家的冷静。她从赵胖手里拿过手机,仔细地看着那份被夏国邦方公布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那是一份名为“一种用于延长肉制品货架期的化学气相缓释保鲜技术”的专利,申请日期是2022年8月。专利摘要里,提到了利用“缓释性化学气体”来抑制微生物和脂肪氧化。

苏晴的脸上,非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了一丝冰冷的、如同看到一个初级错误般的讥诮。

“跳梁小丑。”她吐出四个字,语气里充满了不屑。

“什么意思?”赵胖急忙追问,“这专利到底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关系?”苏晴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夏国邦大概是花钱请了个三流的专利代理,连最基本的技术路线都没搞清楚,就敢来碰瓷。”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用最简洁的语言,开始了一场硬核的“科普”。

“各位请看,夏国邦这份专利,核心是‘化学锁鲜’。”她画下一个分子式,“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叫‘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化学物质,在包装内缓慢释放出低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微生物,所以能延长保质期。但它的致命缺点是,强氧化性会同时破坏食物本身的风味物质,导致口感发涩、味道寡淡。这是一种以牺牲风味为代价的、落后的保鲜技术。”

接着,她又画下了另一组完全不同的示意图。

“而我们的‘分子锁鲜技术’,是纯粹的‘物理锁鲜’。”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我们用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它们都是空气的天然组成部分,本身不与食物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的核心,是通过精准控制气体配比和压力,在食物表面形成一个‘惰性气氛层’,像一个看不见的‘金钟罩’,把风味分子物理性地‘锁’在里面。同时,”她指向自己图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我们还结合了罗野提到的‘海藻酸钠凝胶膜’,形成了‘物理薄膜+惰性气体’的双重保险。这和他的‘化学锁鲜’,从底层逻辑上,就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听完这番解释,赵胖和林晚秋长舒了一口气。

“也就是说,他这是拿一个苹果,来告我们的橘子侵权?”赵胖恍然大悟。

“不,他这是拿一个烂苹果,来碰瓷一个刚摘下来的、完美无瑕的橘子。”苏晴冷冷地纠正道。

苏晴的嘴角,勾起一抹胜利的弧度。

她转身从自己那个宝贝银色手提箱的夹层里,取出了一本被妥善保管的、装订成册的文件。

她将文件放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封面上,一行黑体字清晰醒目:

【《龙国食品科学》2021年第7期】

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篇署名为“苏晴”的论文。论文的标题是——【关于惰性气氛与可食用膜协同作用在熟制肉品风味保真中的应用初探】。

“这是我2021年在国外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里面,详细阐述了‘物理薄膜+惰性气氛’进行锁鲜的核心构想、理论模型和初步实验数据。”苏晴的语气平静,却充满了力量,“论文的发表日期,是2021年7月。比夏国邦那个所谓的专利,整整早了一年零一个月。”

“在专利法中,这叫‘现有技术抗辩’。”她看着众人,一字一顿地说,“任何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被国内外公开出版物所披露的技术,都不具备新颖性,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换句话说,不是我们侵他的权,而是他的专利,本身就是建立在一项早已公开的技术之上,根本就不该被批准!”

厂房里,一片死寂。

赵胖、林晚秋和罗野,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苏晴,像是在看一个从天而降的女武神。

谁能想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做实验的科学博士,竟然早就为今天的战斗,埋下了一颗威力如此巨大的“核弹”!

“我……我靠!”赵胖结结巴巴地说道,“苏晴,你……你简直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啊!”

罗野也看着苏晴,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和一丝……温柔。他知道苏晴很强,但没想到她强到了这个地步。她不仅用技术武装了团队的矛,更用远见和严谨,锻造了团队最坚固的盾。

第二天,海城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

夏国邦的律师团队,意气风发,将那份“化学锁鲜专利”作为核心证据,慷慨陈词,指控匠味科技“恶意窃取商业机密,构成不

来源9:http://b.faloo.com/1498104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