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五月,雪山夏牧场迎来了最热闹的“雪域生态文化节”——这是由境内外藏族牧民共同发起的节庆,如今已成为守护雪山的重要符号。“友谊树”已长到两人高,枝繁叶茂,树干上系满了彩色的哈达,树下围满了新老守护者:林峰已成为雪山生态保护协会的会长,鬓角添了些细纹,却依然带着当年的热忱;阿吉依然带着境外的藏族牧民赶来,手里的平板换成了最新的生态监测设备,上面存着十年间的每一份数据;老才让虽已八十岁,却依旧精神矍铄,怀里抱着传承三代的马头琴,琴身上的藏文“守护”已被摩挲得发亮;卓嘎则成了年轻一代守护者的领头人,穿着传统藏袍,正用流利的藏汉双语给牧区的孩子们讲雪山的故事。
文化节的“雪域成果展”上,一组藏汉双语标注的对比照片格外醒目:左边是十年前的雪山——草甸稀疏,露出斑驳的土黄色,藏羚羊群只有零星几十只,雪莲只在高海拔崖壁上能看到几株;右边是现在的雪山——草甸连成一片翠绿,像铺在大地上的绿毯,藏羚羊数量突破1500只,8000平方米的雪莲种植区从境内延伸到境外,跨境共享种子库已储存8个品种的雪莲种子,每一个品种都标注着藏文名称和培育年份。
“这十年,我们藏家人用‘?????????’(爱心)和‘???’(责任)守护雪山。”林峰站在展板前,用藏语给在场的牧民们讲解,“我们一起建立了‘雪灾应急联防机制’,用牦牛驮着草料跨越边境救援;一起传承‘草药防治技艺’,用艾草、薄荷守护雪莲苗;一起封存‘共享种子库’,让雪域的种子在边境线两边生根发芽。现在,雪山的生态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卓嘎带着孩子们来到雪莲种植区,指着一片开满白色花朵的雪莲说:“孩子们看,这些是十年前我们和阿吉爷爷一起封存的‘友谊种子’长出来的,现在它们的种子又成了新的共享资源,种在了境外的草原上。就像我们藏家人常说的‘??????????????????’(民族团结),雪山的生命也需要我们一起守护。”她还拿出自己写的《雪域守护绘本》,里面用藏汉双语和图画记录了十年间的温暖瞬间:“小白”从幼崽长成母羊,生下了自己的幼崽“小雪白”;每年“友谊树”下的种子封存仪式,老才让用藏文在木牌上写下祝福;年轻牧民跟着老艺人学习藏式木雕,把雪山的故事刻在木头上。
最让人动容的是“十年之约”仪式——林峰和阿吉一起跪在“友谊树”下,小心翼翼地挖出了十年前埋下的时间胶囊。胶囊里的《雪山生态白皮书》依旧字迹清晰,卓嘎当年画的藏羚羊小卡片还保持着鲜艳的颜色,阿吉用藏文写的“跨境协作笔记”,字里行间满是最初的坚定。现场的牧民们都围了过来,用藏语轻声念着笔记上的句子,眼里满是感动。
随后,他们又埋下了新的时间胶囊,里面装着现在的生态数据册(用藏汉双语记录)、年轻守护者的藏文誓言、孩子们画的“未来雪山”(画上有会发电的太阳能板、巡逻的无人机,还有成群的藏羚羊),以及一小袋最新培育的“雪域一号”雪莲种子。“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的孩子再打开它,看看雪山会变得更美好!”阿吉用藏语高声说,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哈达在空中飞舞,像一片片彩色的云。
傍晚,文化节接近尾声,老才让拉起了新编的《雪山守护者之歌》,用藏语唱道:“雪山绿,羊群壮,雪莲开在国境旁;哈达连,友谊长,藏家儿女守边疆……”卓嘎和孩子们跟着合唱,歌声在夏牧场上回荡,飘向雪山深处,与藏羚羊的轻咩、雪莲的摇曳汇成一片。
林峰掏出陪伴了十年的战术终端,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生态数据:“藏羚羊1520只,雪莲种植区8200平方米,跨境协作次数218次,生态隐患处理率100%,雪山生态系统稳定度98%。”他用藏文在终端最后一页写下:“雪山是藏家人的神山,守护雪山是我们的使命。从一人一马到跨境联盟,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科技,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生命,更是藏民族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未来,会有更多藏家儿女接过守护的接力棒,让雪山永远翠绿,让圣湖永远清澈,让藏羚羊永远奔跑在雪域高原上——这,是我们与雪山的永恒之约,是藏民族代代相传的承诺。”
终端屏幕上,跳出一行金色的藏汉双语提示:“?????????????????,?????????????;???????????,?????????????????。(雪山守护,薪火相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月光洒在“友谊树”上,洒在挂满哈达的经幡上,也洒在每一个守护者的笑脸上。雪域高原的风,带着青稞的清香、酥油茶的醇厚,还有藏家人的祝福,将这份守护的故事,永远留在了雪山之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