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建窑

一群人浩浩荡荡,在商奕的带领下来到了之前挖水井的不远处一个平地。

“接下来记住我做的一切”,商奕示意众人注意看着自己。

选好位置之后,商奕便开始挖坑,准备搭建窑炉。

挖坑是为了建窑基,这个窑,分为上下三层,地下两层,地上一层。

最下面用来掏灰和进风,中间一层添柴烧火,最上面一层放置陶器。

底下挖的坑是圆的,在里面加上水和干草活成泥巴,挖坑的土就用来磊窑,直接磊在坑上,就地取材,而且加了草的窑塘不容易开裂。

窑塘差不多两米米见方,高一米五左右,窑顶收一个圆口,这样便于窑塘聚温,地下有一个用粘土做的篦子,就是钻了很多孔的土盘。

火塘和风口中间用了石条和骨头棒子隔离。

就这一个简易的窑,花了差不多三四个小时才慢慢搭建完成。

刚造好的窑是湿的,没法用的,商奕又找来干木材,直接用火烧干,三层一起烧,而且外面也堆了一层柴禾,这样干的比较快,应该很快就能用了。

在等待的时间商奕也没闲着,带领着众人寻找着能够用来烧陶器的粘土,他们要求不高,能烧出个能用的陶器就行。

理论上来说,泥土都可以烧成陶器,但如果不是粘土的话可能会有些不尽人意,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可塑性差,烧制之后容易开裂什么的。

所以还是尽可能的寻找粘土吧。

众人运气不错,还是很快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泥土,虽然可能比不上专门用来烧陶瓷的粘土,但是烧出来能用就行。

商奕找了个一个比较光滑平整的大石板用来当工作台,把挖来的粘土经过摔打,揉捻,先捏出一个圆形的泥饼。

再搓一些泥条,一层一层的黏合在泥饼上面,最后整型,用手蘸着水把内壁和外表抹平,接缝处也修理平整,保证没有任何缝隙,就可以放在一边晾干了。

第一个成品做出来,是一个圆柱状的锅,直径大约半米,高也是半米左右,一指厚的壁,因为没有尺子,这些数据都是大概值,并不准确。

商奕又捏了几个陶碗,还有上面带提手的锅盖。

碗是深口的,看着很像是寺庙的钵盂,碗口有一个巴掌大,不求美观,只求实用。

一段时间忙碌后,商奕停手了,因为在多弄那个窑也烧不完,反正他也只是在做尝试阶段。

看了下成果,一口圆柱形的锅,几个碗,还有个锅盖。

商奕满意的点了点头,就先拿这些来试试手,希望能成功吧,他不求多好,只求能用。

等到凉到半干的时候,再摆到火堆旁边烘烤一下,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开始装窑。

众人都在围观,商奕一个人在装窑,这活别人没法帮忙,而且他们也不会啊,装窑也是有讲究的。

烧制陶器一定要倒扣在窑里,这样泥胚接触火焰的面积最大,温度均匀,里外都能烧到。

先把最大的锅倒扣在最下面,窑塘足够大,放下这口锅还是非常轻松,然后是锅盖,然后是碗,满满当当的一窑,希望可以成功吧。

窑下的火塘里点起了大火,三层的窑室设计的很不错,火塘在中间,下面是进风口。

烈焰熊熊的透过篦子,钻进四四方方的窑室里,橘红色的火苗窜出老高,窑室的上口烈焰蒸腾,用湿树枝和泥土盖住上面的窑口,只留一个不大的观察口。

商奕坐在火塘下面,不停的用兽皮扇风,过一会就添点柴禾,现在正是收获季,有些发冷的天气硬是烤出了一身汗,还没感觉到冷,汗水就再次被烤干了。

就这样,一直从中午烧到下午,虽然没有吃饭,但周围的人还是一步未离,商奕见状有些欣慰。

窑塘的火势凶猛,从观察口看进去,最上面的碗都已经红的发白了,应该差不多了,再烧下去估计碗都要烧化了。

现在不用再加柴了,让它自然熄火,凉上一夜,明天早晨差不多就能开窑了。

至此,挖窑,烧陶的流程圆满结束。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刚才我做的都记住了吗?从挖坑开始”,商奕巡视一周,问了下众人。

“记住了”,大家都齐声回答到。

“好,那现在,你们分成三组,重复我刚才教的,我要看到三个窑炉,三套陶器,有问题吗?”,商奕问道。

“没有”

“那行吧,我在一旁看着你们,有不懂的都可以过来问我,分组的时候尽量均匀一些,每一组小孩,女人,都要有。那就开始吧”,商奕开始安排着今天的任务。

商奕话音落下,众人开始分组,男人挖坑造窑,女人,小孩烧火,捏陶器。

商奕和长老风在一旁指点督促着,

就这样一直到了傍晚。

外出的族人们相继归来,女人们的收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873144_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