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忆往昔和僧道身事
却说胡小年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周遭是干净利落的白墙房屋,而自己则躺在一张干净的铺了棉被的床榻之上,便好奇的问悟静道:“我们……这是在哪?”
悟静道:“我背你翻过了城墙,这里是度阿城里的一家客店。”
“城墙?”胡小年惊愕的看着他,他记得度阿城的城墙虽然不高,八九米总还是有的,胡小年从小学习武功,却也只能翻过三四米高的墙面,这和僧竟然是带着他一起翻过了城墙!他怎么能不惊讶!
悟静道:“这有什么?修仙之人御空而行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胡小年问道:“那刚到城门边,你为什么……”
“翻墙偷入乃是不光彩的事,若不是你急需郎中医治,我怎么会做这种不长脸的事情?”悟静说着,站起身道:“先不说了,这天儿也要亮了,我去给你拿点吃食,你且好好将养着。”
胡小年惊道:“你守了我一夜?”
悟静道:“对啊,帮你换绷带,你那血流的太多了,郎中说若再晚些,就是大罗金仙也无力回天了!”
胡小年感激的道:“谢谢你啊。”
悟静道:“都是患难的兄弟了,还说些什么有的没的?好好养着你的吧!”他话落便转身出了门。
时间似乎在无聊的时候就会过的很慢,胡小年是这么觉得的,悟静可能是做和僧的,平日里都是打坐参禅,所以看上去一点也不急躁,不过见胡小年那副病恹恹,无趣的样子,便不时的讲些自己在遇到胡小年之前的事情。
原来悟静也是个孤儿,他从小便在寺庙里长大,红尘之事他是一无所知,不过他和小年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的父母是因为病死而没有人抚养,才会被邻居送进了寺庙。
虽然这些都是师傅告诉他的,也无从考证,不过他的师傅已是他最亲的人,也自然是不会骗他,所以他懂事之后也不会去向往自己的父母的样子,因为人根本就没有了。
他一直把自己的师父当成自己唯一的亲人,而寺庙里所有的和尚便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他的师父被人唤作金明禅师。
金明禅师很喜欢他,说他身上有佛光,应该是转世之身,与佛有缘。
他也不负众望,从小便精通佛法,有过目不忘之能,但是唯独让人无法接受的便是他那执拗的性格和他永远都不会被磨灭的耐性。
他认为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皆有因果报应,劝人为善便是他终身的追求。
于是只要在他眼前出现的,让他觉得是恶举的事情,他就不断的用各种佛法语言进行劝诫,如果那人不听,他就会一直劝,一直劝,直到对方忍无可忍,在也不做为止,甚至是“再次转世轮回”。
这种极端的举动让金明禅师也是头痛不已,庙里的人也都躲着这个饶舌的小和尚,而金明禅师最后送了他一个法名便是悟静二字,希望他能安静安静,并且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允许他出外游历。
因为他一直是住在寺庙的,从来都没问过这山叫什么山,也从来没看过寺庙的门口匾额写着什么。
满心怀着解救苍生,劝人向善的心情的悟静,头也没回就跑了。
下了山,走了三四天之后,因为大手大脚的他把银钱都花光了,于是他便又想起了自己的寺庙和慈善的金明禅师,想要回去寺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是一点也想不起自己寺庙的方向了!
胡小年听到这里的时候,一脸的鄙夷,他第一次听说居然还有人因为疏忽,连自己的家都记不住!
于是他好奇的问了一句:“悟静,你难道连一点线索都想不起来吗?”
悟静努力的思考了一下道“我记得寺庙里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塔,还有很多有名字的房子,比如赏月阁,思静台之类的。”
可是悟静说的这些,似乎很多大一点的寺庙都是有那么几座名字相似的楼阁,而塔这种高高的东西,胡小年记得那似乎是和尚圆寂后的坟墓?
对于自家寺庙位子的寻找没有什么进展,悟静道也不苦恼,而是饶有兴趣的继续说起自己的经历。
他离山到如今,已经三年,也就是说他现在的年岁是十八岁,竟比胡小年还要大一岁,只是长得小,差点让胡小年自称兄长。
这三年来,他自觉走南闯北,做了很多自以为豪的大好事儿。
比如劝一个猎人不要打猎,他一共劝了人家半年有余,被那猎人打了一百多次,最后那猎人被他说的疯疯癫癫进了城,不再回山,他为了证实这猎人不再回来,他之后竟是还在山上守了一个月。
也是从那时起,悟静的轻工日渐高深,目的就是在下一次不被那些“做恶多端”的人追上。
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强抢良女的恶霸,他很是气愤,救了那良家女子之后,就开始日复一日的跟随恶霸讲经说法,最后那恶霸竟入了寺庙,当了和尚,他有些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