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温窈记得清清楚楚, 历史上,弘成七年是个灾年。
万幸, 这一年虽然开年艰难, 但好在有惊无险。
因着在赈灾中,马铃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再要温窈拼命推广, 各地都开始自发种植, 形势比温窈预料的还要好,甚至说是风调雨顺都不算夸张。
各地秋收呈上朝堂, 温窈都能感觉到大多数人都松了一口气。
去年冬天实在太难了, 今年总算可以好好过冬, 好好过年了。
因为中秋的时候前朝后宫事务繁忙, 再加上温窈还记挂着学堂秋季招生, 中秋宫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些, 入冬后,温窈总算得了闲,好生办了个冬日宴。
唯一遗憾的是, 秦太傅不放人, 秦绾不能过来。
不过, 虽然秦绾人没到, 存在感却是满京城贵女中最高的。
只要是进宫的命妇, 没有人不提秦绾。
这一年多,秦绾在女子学堂, 无论是才学还是品性, 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若说之前, 温窈偏宠秦绾,满京城虽然会看在她的面子上, 对秦绾客气一些,但大多都对秦绾很不屑一顾,觉得她是靠着抱大腿拍马屁,入了宠妃的眼,是阿谀奉承之辈,只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没人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罢了。
如今,秦绾在女子学堂任职,还得到了秦太傅的认可,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秦太傅是谁?
可是大梁天下人最尊崇的大儒,为人高风亮节,刚正不阿,能被他认可,自然是本人足够优秀。
众人对秦绾的态度也渐渐转变,从之前的看不上,慢慢改观,到现在都觉得秦家养了个好女儿,羡慕得不得了,更是处处以秦绾为标杆,教育自家姑娘。
养女儿不是一时半刻能养成了,可娶儿媳妇可以啊!
秦绾现在正是说亲的年纪,长得还好,满京城但凡家里有适龄男子的,都惦记着,当然也有有自知之明的,只是在心里感慨一下,倒是不惦记,因为知道惦记也不会嫁到他们家。
原本之前,秦绾入了温窈的眼,提媒说亲的人就特别多,现在,更是快要踏破了秦家的门槛。
自古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这事在秦绾身上,便不是这么回事。
秦家虽然是秦绾的母家,很多事家里自然是能做她的主的,但最后到底会如何,总归还是要顾及着宫里的看法。
秦夫人其实心里挺不好过的,她给自己女儿看上的人家,人一张嘴,就是她那个庶女。
虽说,因着这个庶女,他们秦家都跟着水涨船高,连带着家里的姑娘们都能找个比之前更好的人家,可她心里总归是不平的。
偏生她又没别的法子,尤其秦延那个庶子现在也得了朝廷重用,她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
至于秦绾的婚事,她选择不插手,免得哪里不当,惹了娘娘不悦,全权交给老太太还有老爷商议。
她不插手,但也是秦绾的嫡母,京城有这方面打算的自然都同她套近乎比较多。
各家对秦绾有意这事,温窈也是知道的,只不过,暂时都只是有这个打算,连提亲那一步都没到,再加上主角光环的魔力,还有齐王那个猪已经学会拱白菜了,温窈便也没太在意,只是时不时让南巧留意一下两人有了啥进展。
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些人做媒都做到自己面前了。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