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陈氏16式轻机枪

  “嗒嗒嗒!”

  孟恩远的步兵们一边开火掩护,一边发起冲锋,而第一旅这边,因为装备的温彻斯特M1907射程不够,所以并没有还手!

  二十三师使用的步枪,大多是袁世凯主政北洋时选购得曼利夏步枪。

  斯太尔-曼利夏M1895式步枪,即便在它刚刚诞生的年代,它都算不上是一款好枪,更不用说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了。但是,它好歹也是正宗的步枪,在射程上压制第一旅的M1907还是没问题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第一旅的战士就不能还击了!

  “嗒嗒嗒!”

  一阵猛烈的火力压在了二十三师步兵们的头上!

  “机枪!”

  孟恩远大吃一惊,他倒不是震惊于第一旅装备有机枪。事实上,这一点他早就知道了。

  他甚至知道,陈启民的兵工厂研制出过一款,名为“陈氏16式轻机枪”的装备。

  真正让他惊讶的,是第三营拥有的机枪数量!

  “怎么会有这么多轻机枪?”

  欧战已经证明了机枪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国内的各大军阀也都在想尽办法装备更多的机枪。

  但是,军阀部队中装备最多的还是马克沁、哈奇开斯这样的重机枪,轻机枪才刚刚在世界上崭露头角,陈启民居然就装备了这么多!

  孟恩远觉得,自己必须重新评估下陈氏五金机械厂的产能了。

  战斗开始至今,无论是第一旅的迫击炮数量,还是对方手中那种神秘的大炮,又或者是数量庞大的轻机枪,无不在向孟恩远证明,他从前小看了陈启民名下工厂的产能!

  可是实际上,孟恩远对陈启民工厂产能的评估是正确的。

  之所以会造成现在这种结果,是因为陈启民选择仿制的装备,都是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造价低廉、易于大批量生产的武器。

  在轻机枪上也不例外。

  在三营的阵地上,每个班都有一把班用轻机枪做支援火力。轻机枪手们正操纵着一把枪身很长、上面还有一个大圆盘的机枪,在对着二十三师官兵们不停的扫射着。

  相信对战史有所了解的人,在看到这把枪的第一时间,就能认出这把所谓的“陈氏16式轻机枪”的真面目,它就是——苏制DP轻机枪!

  这把诞生于1928年的轻机枪,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结构最为简单、加工难度也最低的机枪了。

  DP轻机枪全枪只有65个零件,加工难度之低简直令人发指。即便是学徒工,也能大量打造出合格的DP轻机枪。

  这么符合陈启民要求的机枪,他怎么可能放过?

  不仅如此,陈启民甚至搞了个枪族化概念出来。他对自己仿制的温彻斯特M1907和DP轻机枪,都进行了口径上的改造,让它们都可以发射后世的7.62×51毫米北约标准弹。

  之所以选择这种子弹,一是为了方便后勤补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温彻斯特M1907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为了增强温彻斯特M1907的射程和威力,陈启民不得不缩小子弹口径,并且改用尖头弹。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子弹装药量不足,反倒产生负面影响。新笔趣阁

  于是,陈启民便选用了后世中等威力子弹中,装药量最大的一款子弹。

  至此,陈启民用陈氏12式自动步枪(温彻斯特m1907),和陈氏16式轻机枪,打造出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枪族!

  “嗒嗒嗒!”

  陈启民多年来的呕心沥血,终于在今天开花结果。

  在三营强大机枪火力的打击下,二十三师进攻的速度明显迟滞。

  “督战队!”

  孟恩远知道,再这么打下去不行,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受到了影响,再这么被压制下去,他就会被陈启民一口吃掉。

  “命令部队给我冲,胆敢后退者,就地枪决!”

  孟恩远知道,是到了该用猛药的时候了。

  这一手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督战队的逼迫下,战士们即便胆怯也只能奋力向前冲去。

  可他们不知道,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恐怖的噩梦!

  孟恩远看着部队吃力得向前推进,只能催促发报员:“快,跟高士傧联系!问问他,他们到底到哪了?”

  阿城,高士傧正焦急得催促部队赶快出发。

  听到通讯员说,孟恩远命令他赶快赶往战场。高士傧虽然很焦急,但却还不至于乱了阵脚。

  相比起孟恩远来说,高士傧更加谨慎一些。在知道陈启民的第一旅从哈尔滨消失之后。

  他立刻派出大量的侦察兵,企图搜寻到第一旅的踪迹。

  但是,或许是他运气太背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09_109616/370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