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张一凡是真的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三天,约定时间将到。张一凡拎着一包厚厚的纸张,这就出发了。
包里装的,是他精心准备的杀手锏。
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刘一刀的奔波了。
三天时间,小萝莉早就在家里憋坏了。
是以一大早就在张一凡门口来回晃悠,此刻见张一凡要出发,立刻摆出狗腿子的架势,在前面开路了。
这架势,早就把刘一刀之前安排的,不许她去牡丹亭的话忘到九霄云外了。
牡丹亭毕竟是妓馆,虽然因为属于朝廷教坊司,所以注重影响,更多的是清雅倌人,不过女孩子去,还尚未有之。
张一凡对此却不怎么在意,教坊司的倌人,大部分都是受株连之法影响的罪犯女眷,被充斥到教坊司。
说起来,也都是可怜人。
在去往牡丹亭的路上,张一凡觉得路上行人看自己的眼神,似乎多有奇怪。
有敬佩的,也有鄙夷的,其中更多的则是羡慕。
张一凡暗道这些人莫不是吃错了药,自己都成太监了,还有人羡慕自己?
他哪里知道,张一凡有一个漂亮又侠义的未婚妻之事,早已传遍了皇城。
牡丹亭作为皇城最大的妓馆,占地面积、建筑风格,俱是上上之选。
当张一凡站在牡丹亭门口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站在牡丹亭二楼,对着楼外翘首而立的佳人。
容颜,上佳;身材,上佳;衣服,火辣。
张一凡揉了揉自己这几天熬夜有些干涩的眼,吞咽了一口唾沫。
心中发出一声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太监进青楼啊。
除了牡丹亭那些二楼观望的倌人,牡丹亭周围,也早已聚集了大批的群众。
他们甚至有序的摆好了板凳,嗑着瓜子吃着糕点,似乎是在等着好戏开场。
中间有人来来回回奔走,看见张一凡的时候,就立刻有人大喊“张一凡到了,张一凡到了。各位看客不要做声,我兄弟几人今天专门为诸位传递厅内名辩”。
张一凡心中了然。
这些人,自然是诸子百家中商家门人了。
果然,商人是善于发现商机的啊!那些凳子瓜子之类的,怕不是他们准备好的。
只怕价格,不便宜吧!
“自从当年儒家大先生和佛门高僧就心动还是风动名辩以后,这还是第一次看见这般热闹场景。当年那场名辩,也是在这牡丹亭内啊”。
一个老者,似乎见过了太多风雨,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摇头晃脑说着。
张一凡心中觉得好笑,冲着群众点了点头,拉着小萝莉的手,便进了牡丹亭。
“宦士张一凡,携不足十岁的小女孩,最后一个入场,进入了牡丹亭”。
一个商家门人适时解说,其余几个商家门人,则立刻尾随张一凡进去。
旋即,又有商家门人快速跑出来。
“张一凡进去后,里面寂静无声,诸子百家已经全都落座,就等张一凡了,气氛十分紧张”。
此人刚刚说完,立刻奔跑入内,厅内又有人跑出,借着说“张一凡和诸子百家只是点了点头,就大大咧咧入座,颇有视诸子百家如无物的狂傲”。
说完立刻再度奔跑入内,里面的人也刚好跑出来。
如此一来,等同于将牡丹亭内的名辩,直接来了场直播。
商家重利,但是这服务水平,确实是杠杠的。
厅外的热闹,张一凡自然是不知道了。
他坐在辩台上,打量了一下牡丹亭的大概格局,不得不在心中暗叹,这确实是一个适合名辩的好地方。
当然,所谓适合名辩,是指适合人观看名辩。
一楼是大堂,二楼是阁楼,里面有一道道隐秘的目光,扫视着大堂。
为了准备这次名辩,牡丹亭显然也下了大功夫。
一楼大堂内,布置了一个超大的辩台。以张一凡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一眼就可以看出这辩台是出自道家之手。
整个辩台构成了一个阴阳图,一左一右两个阴阳眼一黑一白,自己的位置,被安排在了白色阴阳眼中心,和自己名辩的诸子百家学子,则沿着阴阳图的弧线,半包围了自己。
这样一来,另外一个阴阳眼可就空了出来。
正在张一凡思索那个阴阳眼的作用时,一个道家服饰的中年人上台,站在了阴阳图中间。
“在下道家虚空子,承蒙诸子百家厚爱,任此次名辩主持”。
张一凡心中一动。道家虚空子,在诸子百家中,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其名气,比三大院中的学子,尚要高出一些。
看来这个辩台,便是他设计了。
“由于此次名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