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皇明祖训》,“凡王国有守镇兵,有护卫兵。其守镇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
每个藩王封国内的军队都分为两种,一种是归朝廷派员管理的守镇兵,另一种是护卫兵,也就是藩王护卫,归藩王掌管。
守镇兵也就是所谓的都指挥使司,地方上的三司之一,都指挥使司下级府(州)设卫,一卫5600人。
比如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曾赏赐陕西都司及秦王三护卫棉衣共十万零六百件,假设秦王护卫都是满额,即5600X3,陕西都司至少有八万多兵力。
可见在地方上,归属朝廷的兵马要远远多于藩王直接掌控的军力。(宁王那是特例,谁让他的封国在蒙古眼皮子地下)。
而且即使是王府护卫,其护卫指挥也是朝廷派遣,之后才能世袭。
“凡亲王文武官,除长史及守镇指挥并护卫指挥,初俱系朝廷所遣,至护卫指挥及千百户子孙世袭”。
即使能世袭,朝廷也可以随时调遣起用,而且是无条件的。
“凡王左右及境内所用官属,朝廷或欲起取,不问有无罪责,王即发遣,毋得阻当“。
这样藩王虽然可以保留自己私兵,也为皇帝限制藩王护卫埋下了伏笔。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不过现在的大明可不是朱元璋和朱棣那时候的大明了!
再说了,你朱棣本来自己就有问题,你的规定又能有多少说服力?
“本王当日北上勤王所带的全是我唐王府护卫,并未调动河南都司一兵一卒!何来擅自调动军队一说?
况且当日京城顺天卑微的水泄不通,本王又如何请命?
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事急从权,本王问心无愧!
看来东林党那些酸腐文人确实毒害我大明甚深,怪不得本王远在封底就听说朝堂之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若都像你们这般优柔寡断,轻重不分,我大名还能有什么未来?
诸位都想想,我泱泱大国为何能被一个小小的野猪皮打到京城?难道独石口和京畿周围的官兵都是酒囊饭袋吗?
当然不是,他们在缺粮缺饷的情况下,大多数还是同野猪皮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那些官兵们有什么错?
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指挥上,在朝堂之上!
大明如今民心失尽,兵无战心,各地百姓愤愤揭竿而起,这难道不是崇祯小儿的问题?
放着这些要紧之事不去解决,反倒是咄咄逼人盯着自己人,我看最应该反省的应该是他朱由检!”
朱聿键说完看向赵复,一脸义愤填膺的样子。
跟我耍嘴皮子?你还嫩点!我可是辩论大赛小学组的冠军!
此言一出,满院皆惊!
如今的世道明眼人心里都清楚,但就连与至交亲朋茶余酒后私下里议论也是小心了再小心,毕竟大明有锦衣卫这个人人忌惮的神秘部门。
锦衣卫无处不在,你身边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锦衣卫,所以在大明朝绝对不能乱讲话,尤其是议论时局!
太多血淋淋的教训了!
这也是百姓厌恶大明的原因之一。
失望,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累积起来的!
可是就在这里,就在一名锦衣卫百户和数十名锦衣卫面前,一个被废除的藩王,当着所有人的面抨击朝廷,抨击当今皇帝!
是自知必死所以无所顾忌?
看他泰然自若的神态也不像啊!
不过他的发言却是大快人心,属于是说出了大多数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了!
不少襄阳的官兵看朱聿键的眼神都变了,襄阳和朱聿键的封地南阳接壤,朱聿键和唐王府在南阳素有贤名,襄阳的官兵们自然有所耳闻。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至少是个血性之人!
可惜了!
众人纷纷看向穿着飞鱼服的赵复,想看他如何应对。
“快!快!把这里给我围起来!”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之声,官道上人头涌动,又一批官兵赶到了这里。
先前离开的那名副将来到张弘义身上拱手道:“下官奉命从城中增调七所人马,如今已全部到位,特来复命!”
“知道了!”
张弘义脸色平淡,那副将起身退至一边。
“哈哈哈哈!朱聿键,你以为我为什么要和你在这里废话?就是为了等他们前来!
知道你你身边有高手,应该就是这个白衣服的小子吧?可是他武功再高又有什么用呢?难道他能凭一己之力对付八百训练有素的明军?”
赵复指了指朱聿键身旁的龙英,得意的道:“我在等援军,你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