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基建狂魔,从守卫钓鱼城开始第八区免费阅读
宋末基建狂魔,从守卫钓鱼城开始的第三章 父子之赌在线尝鲜阅读:
议事厅内,山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摇曳,将父子二人的身影在墙壁上拉扯得忽明忽暗。
杨文的目光,像两柄淬了火的利剑,要将杨邦宪从里到外看个通透。他一生戎马,见过太多口若悬河之辈,也见过无数自作聪明的“天才”。但眼前这个儿子,让他第一次感到了陌生。
“破蒙古人的投石车?”杨文缓缓踱步,沉重的铁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细微而压抑的摩擦声,“你说得轻巧。自蒙古人南下以来,我大宋多少坚城,就毁在这些‘回回炮’之下。朝廷集天下能工巧匠,仿制改良,至今难得其精髓。你凭什么?”
杨邦宪没有丝毫胆怯。他知道,这是父亲给他的机会,也是对他这个“异类”的最后考验。
“父亲,蒙古人的投石机的确势大力沉,看似无坚不摧。但在孩儿看来,它至少有三大死穴,一触即溃。”
“讲。”杨文惜字如金。
“其一,准头极差。”杨邦宪伸出一根手指,“此物威力,全靠数十上百架一齐抛射,以量取胜,覆盖一片区域。若论单点精准,说是百步穿杨,实则天差地远。他们砸城墙,靠的是运气,是蛮力,而不是计算。”
“其二,结构笨重。”他伸出第二根手指,“一台回回炮,动辄耗费巨木良铁,需数十人乃至上百人操控。一旦架设完毕,想要转移阵地,难如登天。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能提前预判它的攻击范围,它的威胁便会大打折扣。”
“其三,”杨邦宪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发射装填,耗时费力,破绽极大。每一次抛射之后,重新调整配重、装填石弹,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个间隙,就是我们反击的良机,也是我们修补城防的宝贵喘息之机。”
杨文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但眉头却越锁越紧。儿子说的这些,他这样的沙场老将何尝不知?这算不得什么高明的见解,更谈不上是“破局之法”。
似乎是看穿了父亲的心思,杨邦宪微微一笑,走到了沙盘前。
“父亲所想,孩儿明白。您觉得我说的都是纸上谈兵的空话。那么,请父亲看这里。”
他没有纸笔,只是随手从火盆里,捡起一截尚未燃尽的木炭。
他在沙盘的空地上,画下了一条平滑的弧线。
“父亲请看,石头从投石机里飞出去,在天上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这条路的远近高低,由什么决定?”
杨文看着那条简洁而优美的弧线,目光深邃,没有回答。
“决定它的,不是力气大小,而是两个东西。”杨-邦宪用木炭在弧线的起点下方,画了一个简单的杠杆结构,“一个是这根‘杆子’的长短,另一个,是这边挂着的‘重物’的斤两。”
“蒙古人只知道一味地加长杆子,加重重物,以为越长越重,石头就飞得越远,砸得越狠。可他们不懂,凡事皆有‘极限’。杆子太长,自身便会弯折,耗去力道;重物太沉,则会压垮机括,甚至毁掉整个炮架。”
“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力’。而孩儿要做的,是找到那个最完美的‘点’。”
天啊,给一位古代的军事统帅补习初中物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幸好我大学毕业论文,选修的就是古代战争器械的结构演化分析,否则今天还真不知道怎么把抛物线运动和杠杆原理给说明白。
杨邦宪一边说,一边用几颗石子在沙盘上比划。“父亲请看,我们只要将这根主梁的材质更换,将配重物的位置,往里挪动三寸,再将发射臂的角度,抬高一分。那么,石头落下的地方,就会比原来偏出几十丈!他们不懂这个,所以他们的工匠只能一遍遍地试,而我,可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杨文的呼吸,第一次变得有些急促。他死死地盯着沙盘上那简单的涂鸦,脑海中仿佛有惊雷滚过。
杨邦宪没有停下,他知道,必须趁热打铁。
“知道了落点,事情就更简单了。”他将沙盘上代表钓鱼城的模型往前推了推,“父亲,面对砸来的石头,我们为何一定要用更硬的石头去顶?这岂非两败俱伤?”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卸力!”杨邦宪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我们可以主动在城墙外侧的关键落点,挖掘深沟,填以湿土、沙石,构建一片‘缓冲区’。蒙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砸来的巨石,只会一头扎进这片烂泥塘里,十成威力能卸去八成!他们砸得越起劲,就越是在帮我们加固地基!”
“以柔克刚,釜底抽薪!”
这番理论,已经完全超出了杨文,乃至这个时代所有军事将领的认知范畴。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创造”一个挨打的陷阱?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
杨文看着儿子,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震惊,有疑虑,甚至还有一丝……恐惧。他感觉自己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军事常识,正在被这个年轻人,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轻易地颠覆。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
“你说的这些,听上去……天花乱坠。”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想当然。我要亲眼看到!”
杨邦宪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父亲想如何看?”
杨文的目光扫过儿子的脸,最后落在了他沾满炭灰的手指上。
“我给你三天时间。”
“就在这海龙屯的神机营里,用工坊里的那些废铜烂铁,朽木余料,你给我造出一台,你口中说的那种‘新式投石机’的模型。”
“我不要多大,半人高即可。但我有两个要求。”
“第一,它的准头,要能百步之内,指哪打哪!”
“第二,它的力道,要能一击之下,粉碎坚石!”
“三日之后,我亲率众将前来检验。你若能成,”杨文的声音顿了顿,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我便信你!我给你我的帅令,许你……便宜行事!让你去钓鱼城!”
“你若不成……”
他没有说下去,但后果不言而喻。
“好!”杨邦宪毫不犹豫,一口答应,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燃起了熊熊的战意,“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杨文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是欣慰还是担忧。他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那种目光,仿佛要将他此刻的样子,永远刻在心里。
他转身从帅案上,拿起了一块代表着“神机营”调动权的玄铁令牌,递给了像影子一样沉默的阿狗。
“去。”
“把神机营的匠头,冉七,给-我叫来。”
“告诉他,从此刻起,三日之内,他的人,他的工坊,所有的一切,全凭少主调遣。若有违抗,军法从事!”
阿狗接过令牌,重重点头,转身大步离去。
杨邦-宪听到“冉七”这个名字,心脏猛地一跳。
他知道,那个史书上只留下了寥寥数笔,却是钓鱼城防御体系真正设计者之一的冉氏家族的后人,那个被誉为播州百年不遇的鬼才工匠,即将来见他。
那是他将脑海中的蓝图,变为现实的唯一希望。
这场父子之赌,更是他撬动历史的第一根杠杆。
成败,在此一举。
发布时间:2025-10-16 16: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