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大势,瓜熟蒂落

  唐治虽然一直在警醒自己,对酷厉之吏要小心,但是一时半晌儿的,还真舍不得杀了索立言。

  手底下有一个战斗力爆棚的索立言,做事是真爽啊。

  索立言有用么?当然有用,只是要看你怎么用。

  索立言在贺兰曌手中,立下了赫赫凶名。

  如今到了唐治手里,就是一件大杀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吓吓人,就顶唐治跟人理论几百句。

  当然,不用这种人,唐治也能解决问题。

  只是用更文明、更温和的政治手段,时间会久一些。

  但是现在令月公主与那个叶胡不知道在计划什么行动,唐治不能等。

  不想等,那索立言就有大用了。

  立场之争的本质,是利益。

  而利益之争是不可调和的。

  所谓的调和,从来都是一番较力之后,双方不想两败俱伤,所以各退一步的谈判结果。

  就像总有人说,教育小孩子只能讲道理。

  一个成年人,知法,而且懂得违犯法律的后果,尚且总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去犯法。

  自控能力更差的孩子,你让他丝毫没有敬畏之心,跟他一味地讲道理?

  唐治御下,也不能一味地怀柔。

  目前,老索还有用。

  一般来说,一位新皇帝,即位之初做的事都是有套路可循的。

  首先是张罗改国号,立母亲为皇太后,提拔一众从龙之臣。让天下看看,皇帝事母至孝,待下宽容。只要好好跟着皇帝陛下干,前途无量。

  接着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调整。这个洗牌的过程必须巧妙,除了从龙之臣,对朝廷大臣要进行摸底接触,心中有数后,开始升的升、降的降、迁的迁,直到手底下是一群能坚定执行他的命令的人。

  然后是颁布一系列善政新政,刷刷存在感的同时,搏一个好名声。所以会制定一些不伤筋动骨的政策,鼓励农耕啊、推进教化啊、老生常谈啊……

  但是唐治偏偏不走寻常路。

  国号,定下来了。

  皇后,定下来了。

  这两件事,都是搅得满城风雨的。

  矛盾爆发的快,唐治处理的也快。

  各方门阀士族接到京里自家人传讯,获悉国号之争、立后之争的消息后,立即召集家中耆老,一起研商对策,确定立场。

  好不容易才拿出来一个稳妥地方案,赶紧派人进京吧。

  到了京城一看,咦?事情结束了啊,热点已经转移了啊?

  不好意思,我……才通网!

  大家都以为这两件事已经定下来了,朝廷在改元之前会安静一阵子。

  可是,唐治马上就抛出了第三桩石破天惊的大事。

  封令月公主长子,寿阳郡王贺兰崇胤为江南东道节度使,辖无、苏、嘉、杭诸州。

  朝廷还是第一次在没有强大外敌的地区设立节度使。

  这件事立即引起了军方大员们的强烈关注。

  这个节度使,与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功能不太一样,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这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这件事的热度还没消退,唐治又扔出了第四颗炸弹。

  明年改元,开新帝恩科。

  这一科,对科举之制进行大改。

  这关系到天下所有想要从政走仕途的人,谁不关注?

  唐治对于科举文教,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首先,是生员的培养。

  如何扩大、普及全国,至少到县一级的学校建设。

  这是善政,所有读书人都欢迎。

  但是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是这些官学里对于教学内容的制定。

  不再只是道德文章、先贤经典、诗词歌赋了。

  诸多杂学俱在其中,其中有几科,比如术学,居然还是主科之一,成绩好坏,严重影响录取分数的。

  好在这个时代科举本来就有常科和制科。其中就有道德文章之外的杂学百艺,只不过不是主要科目罢了,唐治是将其中几科提到了与道德文章同等重要的位置。

  即便如此,这也触动了天下无数人的利益。

  虽然唐治给出了缓冲期,这些科目明年就参考,但不作为录取的标准,只作为主科成绩的辅助。主科成绩相仿,副科成绩悬殊的,那高下就有区分了。

  真正让这些杂科成为主科成绩,要在六年之后。

  可是,这时候的学生们可没有应届适龄之说。

  许多学了一辈子旧科,还在孜孜于考试的人,原来的东西都没学明白呢,再增加新知识,他脑子怎么够用?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s://www.biqupai.com/138_138285/77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