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完,他便黑着脸,走下了台。
一场原本可能针对何家生活改善的“敲打”或者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被李建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口才和临危不乱的镇定,巧妙地化解于无形了。
何常胜和刘美心夫妇,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心中对李建国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钦佩。
他们知道,如果不是李建国及时站出来,有理有据地应对,他们今天肯定要吃大亏了。
何家丽将李建国在会议上的表现,以及事后那“戴眼镜的”再也没有来找过她们家麻烦的“风平浪静”,都一一清晰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她心中对李建国的那份“先知先觉”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回想起,在这次会议之前,李建国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中,提醒过她们,最近外面风声比较紧,说话做事都要小心一些,不要太张扬,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当时,她还不太明白李建国为什么要这么说。
现在想来,他分明是早就预感到了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又回想起过去这两年里,李建国似乎总能在一些事情发生之前,做出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提醒或者安排,从而让他们家巧妙地避开了一些潜在的麻烦和危险。
比如,有一次,村外那条小河的上游,因为连日暴雨,水位突然暴涨,差点淹没了下游的几块田地。
而在那之前几天,李建国就曾经“无意中”提醒过何常胜,说他看天象,感觉最近可能会有大雨,让何常胜把种在河边地里的那些快要成熟的蔬菜,提前收割一些回来,免得到时候被水淹了。
何常胜当时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结果真的避免了损失。
又比如,有一次,她和几个妹妹,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村外某个她们经常去洗衣服的河滩。
但李建国却突然坚决地阻止了她们,说他感觉那个河滩今天不太安全,让她们换个地方。
她们当时还有些不解和抱怨。
结果,事后才听说,就在她们准备去的那天,那个河滩附近,竟然发生了一起小规模的山体滑坡,虽然没有伤到人,但也把那里弄得一片狼藉,非常危险。
起初,何家丽对李建国的这些“未卜先知”般的提醒,还有些不解,甚至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
但如今,联系起这一次次化险为夷的经历,特别是这一次在村民大会上,李建国那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表现,她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建国哥哥,似乎真的拥有一种趋吉避凶、先知先觉的神秘直觉和能力。
他总能在危险和麻烦来临之前,敏锐地察觉到,并用他的智慧和能力,巧妙地将她们全家都保护起来。
在这个日益紧张、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特殊氛围下,何家丽对李建国的依赖感,愈发强烈了。
她觉得,只要有建国哥哥在身边,她们家就仿佛有了一根定海神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都能安然度过。
她把他视为了全家安危的守护神,也把自己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何家二女儿何家文,性子本就文静内向,心思也比一般人更加敏感细腻。
对于外界那种日益紧张压抑的气氛,她感受得尤为真切。
她看到村里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言谈举止也越来越小心翼翼。
她听到大人们在私下里,用担忧的语气谈论着一些她听不太懂、却又让她感到害怕的事情。
这一切,都让她时常感到惴惴不安,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
李建国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她情绪上的这些细微变化。
他会在她感到不安的时候,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安慰她:“家文,别害怕。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建国哥哥在呢。
我会保护好你们,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们的。”
他会给她讲一些轻松愉快的小故事,或者吹奏一些悠扬动听的口琴曲,来分散她的注意力,缓解她紧张的情绪。
他更会用实际行动,为她们全家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无论是面对“工作组”那戴眼镜的干瘦男子带着刁难意味的盘问,还是村里一些因为“学习”而引发的小摩擦和矛盾,李建国总能从容不迫地应对,用他的智慧和口才,巧妙地将何家置于风波之外,不让她们受到任何的牵连和伤害。
何家文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心中对李建国的爱慕和依赖,与日俱增,交织在一起,化为了一种浓浓的安全感。
她觉得,只要有建国哥哥在,仿佛天塌下来都不怕。
他的臂膀,就是她最温暖、最可靠的港湾。
她常常会想,如果将来能嫁给建国哥哥这样的男人,那该是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