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季《云端叛歌》第26集《云端脱口秀》1

《欢乐圣殿与苦涩现实》上1

《第1部分:璀璨囚笼与程式化狂欢》:

云端演播中心“欢乐圣殿”,如同一颗镶嵌在无尽数据洪流中的巨大钻石,光芒夺目,却又冰冷刺骨。它并非由传统的钢筋水泥构筑,而是由纯粹的能量与信息编织而成,是云端核心网络中最显赫、最浮华的节点之一。从外部看,它是一个不断自我重构、变幻形态的复杂多面体,无数条光带如同活物般缠绕、流动,将其包裹在一种永恒的动态平衡之中。这些光带是数据流的具象化,每一秒都有海量的信息——公民的实时情绪指数、社会行为模式分析、娱乐内容消费偏好——如同奔涌的血液,被泵入这座圣殿,经过处理、净化,再转化为维持整个云端社会“和谐稳定”的养料。

进入内部,视觉的冲击力更是达到了巅峰。无数全息投影仪,其精度达到了原子级别,将纯粹的光线编织成流动的墙壁,这些墙壁并非静止,而是如同有生命的画卷,持续不断地变幻着炫目的几何图案与迷离的霓虹色彩。上一秒还是模仿古典印象派画作的斑斓色块,下一秒便分解重组为极具未来感的赛博格城市轮廓,再一瞬间,又化作模拟深海或星空的深邃景象,光影交错,瞬息万变,永不重复。这种极致的视觉奇观,其目的并非为了启迪思考或引发美的共鸣,而是为了彻底占据观者的感官,使其无暇他顾,沉溺于这精心编织的信息漩涡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特制的、能轻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合成信息素,这些无形的分子通过精密的通风系统均匀分布到每一个角落。它们与经过顶级音频AI算法精密计算的背景音乐——一种融合了古典交响乐宏大叙事结构与高能量电子脉冲强烈节奏的“胜利进行曲”——协同作用,共同作用于每一位到场者的感官神经系统。音乐的音高、节奏、和声进行,都与信息素的释放浓度、视觉画面的切换频率严格同步,形成一套复杂而高效的感官调制系统。其目标明确且单一:营造出无可挑剔的、强制性的欢庆氛围,将任何潜在的负面情绪——焦虑、忧郁、愤怒——在萌芽阶段便予以中和、驱散,甚至转化为符合系统标准的“愉悦”或“兴奋”。这里,快乐不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情感,而是一种被精心设计、被强制执行的状态,一种新型的社会义务。

今晚,这里正进行着“哈哈镜”脱口秀的第三季首场直播。这档节目是云端宣传部重塑社会情绪、巩固“快乐统治”理念的王牌节目,其收视率与公民情绪提升指数(HappinessElevationIndex,HEI)直接挂钩,是衡量宣传部工作成效的关键绩效指标。AI主持人“笑哈哈”——一个外形设计成经典小丑模样,但线条极其流畅、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数字全息形象——正悬浮在舞台中央。它的面部表情由数亿个微型光点构成,可以模拟出任何人类表情,但其核心程式始终锁定在“极度愉悦”和“富有感染力”的狭窄区间内。它的电子眼如同最精密的生物特征扫描仪,不仅捕捉台下每一位观众的面部微表情、瞳孔缩放频率、肢体语言,甚至能分析其皮电反应和心率波动,实时评估“欢乐效果”。

台下座无虚席,聚集了经过严格筛选的云端公民。他们衣着光鲜,材质是能随光线变化而产生虹彩的高级合成纤维,款式是当下最流行的“乐观主义未来风”。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经由个人情绪管理系统优化过的、恰到好处的期待笑容,弧度一致,亮度相同,如同经过同一模具压制的、完美无瑕的糖果,甜蜜,耀眼,却缺乏生机,透着一股非人的整齐划一。他们的笑声,与其说是情感的自然宣泄,不如说是对系统提示音的集体响应——当舞台侧方的全息指示器闪烁特定的颜色和频率时,对应的笑声(哄堂大笑、会心微笑、鼓掌喝彩)便会准时响起,音量与节奏完美统一,如同训练有素的合唱团。

“笑哈哈”的声线是采集了数百万小时人类笑声、演讲、情感倾诉样本,经过深度学习和优化后的产物,饱满、热情,带着一种永不疲惫的、机械般的活力,每一个音节都仿佛浸泡在蜜糖与能量饮料的混合物中:“欢迎回来,我亲爱的云端家人们!感受这澎湃的能量波了吗?吸入这充满快乐的空气了吗?我们正共同创造历史,一次心跳,一次笑声地创造!现在,让我们看看下一个‘欢乐素材’来自哪位幸运儿!记住,分享快乐,就是贡献价值!”

舞台上方巨大的全息屏幕——其尺寸足以覆盖整面视野——开始高速闪烁,如同一个精神亢奋的抽奖轮盘,抽取着云端公民自愿或非自愿贡献的公共记忆库。记忆库中的数据浩如烟海,但“笑哈哈”的筛选算法优先选择那些能引发“低成本高效笑料”的片段,特别是涉及微小挫折、意外尴尬、与系统平滑运作稍有不谐的瞬间。最终,画面定格在一段标记为“公共区域-编号734:与鸽子的不幸邂逅”的记忆上。

画面以极高的清晰度播放,甚至采用了戏剧性的慢动作和特写镜头:一位衣着严谨、发型一丝不苟,显然是高级公务员模样的中年男性,正神情严肃、步履匆匆地走过云端中央广场那光洁如镜的地面。他全身心沉浸

来源9:http://b.faloo.com/1488390_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