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之力在混沌纹路中流转,第七次回溯时,鸿钧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那是一道极细微的波动,藏在层层扭曲的道韵之下,若非他以天道权柄反复牵引,几乎无法捕捉。它不似自然生成的痕迹,反而像是某种刻意留下的引线,虽微弱却稳定,指向一片未曾被遮掩的信息残片。
鸿钧双目微凝,神念顺着那波动逆流而上。他调动九渊窥真阵的最后三重封印,将鸿蒙紫气尽数注入阵心。紫光骤然炽亮,映得整个紫霄宫内光影翻涌,仿佛有无数星河流转于虚空之中。
刹那间,画面浮现。
并非清晰景象,而是断续的文字碎片,如同从破碎玉简中拼凑而出:“混沌之道……不在掌控……而在觉醒。”
“愿众生自择其道……不拘天命。”
“非强改其形,乃启其本源。”
每一个字都带着混沌气息,却不含敌意,反倒透出一种近乎温和的坚定。
鸿钧眉头一紧。这不是攻击,也不是争夺,而是一种传播——一种对洪荒生灵根本认知的重塑。清玄所求,不是取代天道,而是让众生脱离既定轨迹,自行抉择道路。
这比直接对抗更危险。
天道之所以稳固,正因其规则恒常,命运有序。万灵生于其中,行于其下,哪怕挣扎,也难逃命数框架。可若有人告诉他们,命运可以不被书写,规则可以不被遵守,那秩序本身便会动摇。
他指尖轻颤,推演再起。这一次,他不再追索清玄本体,而是将目光投向三清进入迷阵前的气息残留。两股信息交汇——混沌传道之语,与三清踏入试炼之地的因果节点——终于拼合出完整脉络。
清玄设阵,并非只为考验三清心性。
他在借三清为媒介,将混沌之道的理念,通过幻境渗透进他们的道基深处。一旦三人脱困,哪怕未明言一句,那份“可自择其道”的种子也会随他们行走洪荒,悄然扩散。
鸿钧缓缓闭眼。
他终于明白为何推演屡屡受阻。混沌之道本就不依附于天道轨迹,它不争不抢,只如风过林梢,唤醒沉睡之灵。正因无迹可寻,才最难防备。
再睁眼时,眸光已冷。
他不能放任这种力量蔓延。哪怕清玄目前并无恶意,但理念之争,往往比兵戈更致命。今日是三清,明日便是其他先天神魔,后日甚至可能波及亿万生灵。一旦形成风潮,天道权柄将名存实亡。
他抬手,掌心浮现出一道由鸿蒙紫气凝聚而成的符纹。此符非攻非守,却蕴含天道最根本的“归序”之力——能于无形中影响命运走向,使人在关键时刻,本能地倾向秩序一方。
这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就像溪水本可四散流淌,但若有沟渠先行,终将汇入大河。
他将符纹轻轻按入身前玉台。玉台无声裂开一道缝隙,吞下符纹,随即封合。紧接着,一道无形流光自台底升起,悄然穿透紫霄宫屏障,朝着昆仑方向飞去。
那里,是三清平日论道之所。也是未来,他们脱困后最可能回归的第一站。
鸿钧知道,他无法阻止他们接触混沌。但他可以在他们心中埋下另一颗种子——一颗名为“正统”的种子。当两种理念碰撞时,那一丝源自天道的牵引,或许就能让他们迟疑片刻。
片刻,便足以改变结局。
他并未停下。
右手再次抬起,五指张开,虚按空中。天道共鸣随之响起,一股无形之力蔓延而出,悄然缠绕上三清各自的命格长河。这并非直接干预,而是借天道惯性,在他们未来的某些关键抉择点上,加重“顺应规则”的权重。
比如,当元始面对是否打破封印的抉择时,他会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当灵宝欲追随某股新生道意时,心中会先闪过对旧有体系的顾虑;而道德,则会在平衡两端时,不自觉地偏向已有秩序的那一边。
这一切都极其隐蔽,连当事者都不会察觉。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却又无法摆脱。
做完这些,鸿钧才稍稍放松。
他依旧端坐于紫霄宫中央,身形未动,神识却已覆盖整个洪荒西北区域。那里,三清仍被困于混沌迷雾阵中,尚未脱困。他们的气息略有波动,显然是经历了某种心灵冲击,但整体稳定,仍在清玄设定的试炼轨道之内。
鸿钧没有收回探查之力。
他知道清玄早已发现他的窥视,甚至可能故意放出那些信息片段,诱他深入。但他不在乎。真假混杂的情报,恰恰是最好的突破口。只要对方愿意展示,就必然留下破绽。
而现在,他已经抓住了最关键的那一点——清玄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圣、夺权,也不是毁灭天道。
他是要让所有生灵,都有资格站在道的起点,重新选择自己的方向。
这不行。
鸿钧低声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道不可乱,序不可废。”
他不再推演,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