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那一直隐隐存在的头痛和压迫感,不知在何时,已经悄然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简单的平静。

他知道,那些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他的困惑并未解决。但在此刻,在这家破旧的面馆里,吃完这碗粗糙而温暖的面条后,他第一次觉得,或许答案并不总在远方,在那些精密的模型和激烈的辩论里。

它可能就在这一碗面中,在这嘈杂的市声里,在这些为了生活而具体忙碌着的人们身上。

他站起身,对老板点了点头,走出了面馆。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但他觉得,这片陌生的天空,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窒息了。他依然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但至少,他迈出了寻找答案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不是用头脑,而是用脚步和感官。

好的,我们继续户晨风在这座南方小城的探索。

-

走出面馆,午后的阳光将骑楼的阴影拉得很长。户晨风漫无目的地继续在老城区里穿行,脚步不再像初到时那样带着刻意的迟缓,反而自然了许多。他不再试图去“分析”每条街道的“商业活力”或“规划合理性”,只是任由目光流连于斑驳的墙面、雕花的旧窗、以及从阳台垂落下来的、不知名的藤蔓植物。

他路过一个敞开的老式院门,瞥见里面天井中,几个老人围着一张小木桌打一种他看不懂的纸牌,旁边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播放着地方戏曲。声音混在蝉鸣里,有种被时光浸泡过的悠长。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过时”且“低效”,却自有一种稳固而从容的节奏。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江边。这条江不算宽阔,水流平缓,对岸是起伏的绿色山峦。一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石桥横跨江上,桥上行人和摩托车缓慢往来。

他走上桥,桥面是粗糙的水泥地,栏杆是简单的石柱。站在桥中央,江风带着水汽拂面,吹散了些许午后的闷热。他扶着粗糙的栏杆,看着脚下浑浊的江水缓缓东流。

远处,大概几公里外,可以看到另一座崭新的、造型现代的巨大斜拉桥,车流在上面飞速穿梭。那是效率,是发展,是他曾经熟悉并用以评判世界的尺度。

而他所站的这座旧桥,则是缓慢,是过去,是即将被替代的存在。

若在以往,他会立刻在脑中构建出新旧两座桥的成本效益对比图,论证旧桥的维护成本与其通行效率的不匹配,以及新建大桥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但此刻,他只是看着那座新桥,又看看脚下的旧桥,再看看江边浣洗的妇人、桥下垂钓的老者,以及身边不疾不徐走过的行人。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心中弥漫。

新桥无疑更“好”,更高效。但这座旧桥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通行的功能,还有附近居民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有他们熟悉的风景和记忆。这种价值,无法被计入任何财务报表。

他想起了自己那篇《效率的悲歌》,想起了其中对类似“低效”设施的尖锐批判。此刻站在这里,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当时立场的片面和…傲慢。

他以为他手握理性的标尺,丈量出了世界的“真相”,却可能只是丈量出了世界的一个侧面,而忽略了其他同样真实、甚至更为厚重的维度。

**那种熟悉的、因认知冲突而产生的沉闷感**似乎又想在他颅骨内聚集,但这一次,它没有带来刺痛,反而像是一种…沉淀。仿佛一些坚硬的、绝对化的东西正在松动,开始与更广阔的现实接触、融合。

他在桥上站了很久,直到夕阳将江面染成一片金红。

夜幕降临前,他走下桥,在江边找了一家看起来同样简陋的家庭旅馆住下。房间很小,设施陈旧,但推开窗就能看到江景和那座古老的石桥。

他没有开灯,就坐在窗前的旧藤椅里,看着对岸山峦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看着桥上亮起昏黄而温暖的路灯,看着零星的行人身影被拉长。

手机安静地躺在口袋里,他没有查看任何消息。

夜晚的江风格外清凉,带着水草的气息。远处,那座新斜拉桥上的车灯汇成一条流动的光带,与这边旧桥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两者并存于这片天地间,一个代表着不可阻挡的趋势,一个承载着无法割舍的过往。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1499828_61.html